中國時報 / 記者:中國時報 / 台北報導 / 2011-12-14
馬英九總統日前下達動員令,攸關「居住正義」的五大法案昨日終於經立法院三讀通過,值得肯定。不過,這五大法案過關只是邁向「居住正義」的第一步,因為不動產「實價登錄」距離「實價課稅」仍有漫長的路要走,唯有落實「實價課稅」才能真正實現「居住正義」,因此朝野仍須努力。
攸關「居住正義」的五大法案包括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、《地政士法》、《平均地權條例》、《土地徵收條例》、《住宅法》等,前三項法案主要與 不動產實價登錄有關,規範不動產交易完畢後三十日內要以實際成交價格登錄;《土地徵收條例》修法重點是土地徵收以市價取代公告地價;《住宅法》草案重點則 是明定一定比率的社會住宅,只租不售,以保障弱勢者的住居權。
為落實「居住正義」,馬總統在「黃金十年」願景中指出,不動產交易將實價登錄,並逐步推動實價課稅;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「十年政綱」中宣示將針對 非自用住宅分階段實價課稅,推動土地、房屋交易所得合一之不動產交易所得稅。不過,五大法案的立法進度幾乎停擺,民間團體一度質疑朝野「玩假的」。
如今在馬總統號召下,五大法案趕在休會前一天通過,算是給了選民一個交代。依《住宅法》規定,社會住宅應至少提供十%以上比例出租給低收入戶、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及身心障礙者,弱勢者的居住權總算有了最基本保障。爭議較大的《土地徵收條例》修正案最後依行政院版過關,雖然最後也採納部分農民團體的意見,不過,對徵收農地的聽證程序設下諸多條件,農民團體認為無法杜絕浮濫徵收的問題。
事實上,五大法案幸運全數過關,並不代表「居住正義」立刻實現,因為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等三法完成修正,只是不動產「實價登錄」的第一步, 而現階段的「實價登錄」不等同於「實價揭露」。依立法院通過的版本,規範經營仲介、代銷業者、地政士在簽訂買賣契約書並辦竣所有權移轉登記後卅日內,向中 央主管機關以區段化、去除門牌、地號、建號的成交案件實際資訊。屆時是以區段平均價公告之,並非每戶交易價格「實價揭露」,效果已大打折扣。
長久以來,不動產稅制由於未依「實價課稅」,投機客炒房獲取巨大利益卻只繳很少的稅,不僅助長了房價飆漲,也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幫兇。依監察院調查,富豪買賣帝寶豪宅,獲利達一點七三億元,若以自用住宅計,土增稅與房屋交易所得稅共須繳一百多萬元,負擔的稅率只有百分之一,這樣的租稅制度,民眾能麼看得下去?如此不公不義的租稅制度,已到了非改不可的關鍵時刻,如今立法院通過相關法案,只是踏出「實價登錄」的第一步。
為了抑制房價飆漲,執政黨其實做了努力,但是還不夠。讓我們檢視一下六月一日起實施的奢侈稅。 內政部十一月底公布「第三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」,台灣地區房價所得比高達九點二倍,比上季上揚;其中,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十四倍,市民必須不吃不喝十四年 才買得起房子。這項統計顯示,奢侈稅的效應迄今不明顯,民眾購屋負擔並未大幅減輕。奢侈稅開徵後,各地贈與案件有增加趨勢,許多投機客改以贈與方式轉手再 賣,可適用較低的贈與稅率,又可以歸避高額奢侈稅,難怪奢侈稅的成效不彰。
任何改革都免不了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彈,如果遭遇反彈就退縮,很快就被看破手腳。這次在馬總統下達動員令之後,「居住正義」五大法案終於過關,確 實展現了執政黨推動改革的決心。不動產「實價登錄」是「實價課稅」的基礎,這一步若跨不出去,就甭提「實價課稅」了;可以想見,實價登錄之後,未來要進一 步落實「實價課稅」,勢必遭遇更大的阻力。我們期盼,未來新當選的領導人,能展現更大的決心與魄力推動「實價課稅」,建立公平的不動產稅制,真正落實「居 住正義」。